棉花作为经济作物,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,而近几年来,棉花种植面积却频频下滑。笔者就植棉面积和产量作个简要分析。

1969-2017年植棉面积分析

表1  1969-2017年植棉面积情况表

棉花作为经济作物的一种,种植面积也随着收益增减而起伏。从1969-2017年植棉面积情况可以看出,1969-2008年,植棉面积逐步上升,历史最高值是1984年6923千公顷,环比增长14%。主要是由于1983年国家采用膜侧播种方法种植地膜陆地棉3101亩,单产163.6斤,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,刺激棉农在1984年大面积种植棉花。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过后,基本是一边倒的下降态势,至2015年很大一部分自开垦的荒地、政府承包竞标耕地以及退耕还林、套种的棉田退出,植棉面积已降至3050千公顷,环比减少31%,不及1984年的二分之一。之后两年由于植棉收益下降,粮棉比较收益大幅下降,粮食价格稳定和植棉成本大幅上升等原因,植棉面积基本维持低位。

1990-2016年国内产量统计及分析

表2  1990-2016年中国棉花生产情况表

从1990-2016年中国棉花产量环比数据看,1990-2009年,20年间,棉花产量逐年增加,最高至2008年762.4万吨。随后逐渐下降至2016年534万吨。总体来看,单位面积产量从1990年开始随着国家植棉技术提高逐年增加。从1990年807公斤/公顷,到2002年1175公斤/公顷。2003年,单位面积产量下跌到951公斤/公顷,环比减少19.06%。之后又逐渐增加,到2015年高达1476公斤/公顷,2016年又下跌至791.25公斤/公顷,环比下跌46.39%。由此可见,至今为止,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道路上遇到了一定的阻碍。

综上所述,棉花种植面积和棉花产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2012年起,由于国家植棉技术的提高,棉花单位面积产量逐渐升至高位,而种植面积逐年回落。综合棉花经济属性来看,棉花种植面积将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波动。